首页 > 移居生活 > 京都,探寻日本人钟爱的解忧杂货铺

详情

京都,探寻日本人钟爱的解忧杂货铺

时间:2020/3/16 17:21:442063 作者:慧侨移民

分享至:

未标题-2.jpg


日式老平房门外,整齐地排放着各种木制、竹编和铝制的杂货。一块刻着店家名字的茶色木板立在走道边,质朴低调却让人感觉亲近。阳光照射在木头上,散发出一股温暖的时光的味道。把这些日用杂货带回家,从手感温热到心底,生活,本来就该从钟爱的日用杂货铺开始。 


在日本作家东野圭吾的笔下,有一家杂货店被赋予了心灵港湾的定位,对生活迷茫的客人都寄希望于杂货店帮助他们排忧解难;在由漫画改编的深夜剧中,井之头五郎,一个众所周知的吃货,每天游走在城市的大街小巷,与不知名的小馆子不期而遇,吃货的形象太过深入人心,导致很多人忽略了他的本职身份——杂货中介。


微信图片_20200316172032.jpg


跟杂货店有些关系的各式作品在日本并不少见,杂货店之于日本人的意义,很难用三言两语说清,举个直观的例子,京都河原町的多家百货商场在销售额连年下降的情况下,反而增加了家居杂货区的店铺,可见人们对于杂货的“买买买”是不受任何不景气所影响的。


日本人对于杂货的热情,或许可以总结为热衷于收集的成就感、对装饰之美的追求以及迷恋手工制品的纯粹。杂货店,以前被称为“金物屋”或“荒物屋”,也就是我们所说的五金商店。随着超市、便利店的普及,杂货的定位从以前单纯的日用品,逐渐转向了今天的更具有装饰意义的生活用品。


从杂货在日本发展的历史轨迹来看,上世纪60年代后期,随着妇女解放运动等一系列社会变化的推进,年轻人逐渐离开家人居住的老宅,开始独立自由的生活。苦于囊中羞涩,只能尽所能使用便宜又轻便的装饰增添家里的生活气氛,无论如何,用亲手挑选的杂货装扮自己的家,代表了一种自由的喜悦,也能够获得最纯粹的放松。


和风之美大隐于市


河原町,京都最繁华的街区,不仅是本地人购物的首选,来到这里旅行的外国人也都会为这里留出一天时间。以阪急四条河原町站为中心,高岛屋、丸井、OPA 等面向不同年龄层的百货林立,向西步行一两站地,同样的老牌百货大丸以及其身后拥有几百年历史的锦市场也在开门迎客。


尽管这里的繁华程度无法与东京、 大阪比拟,但也绝对能让刚从古迹游览回来的人们一时找不到方向,众多隐匿在繁华路口背后巷子里的个性店铺就这样被错过了,着实可惜。SOU·SOU就是这样一家大隐隐于市的店铺,说是一家或许不太准确,在四条河原町十字路口背后的狭长小巷中,SOU·SOU旗下服饰店、童装店、足袋店、手包店以恰到好处的距离彰显着特色。


印有阿拉伯数字从1到10的旗子悬挂在店铺门口,根据店员的解释“十数(SOSU-U)”也可以说是 SOU·SOU 的代名词,这种全世界共通的数字符号,给来到这个小巷的异乡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640.webp (3).jpg


若林先生从中学时代对时尚开始产生兴趣,当时正好赶上了日本的DC Brand热潮,并且他自己也进入了可以不用穿校服的高中,对时尚的热爱一发不可收。高中毕业后,他离开家乡京都前往东京,进入了一所提供宿舍的服装学院。事实证明他的选择非常正确,处于新宿正中心地带的日本男士服装学院据说是当时日本唯一一家传授男装定制技术的专门学校。


从专门学校毕业后,若林先生像他的很多同学一样成为了服装公司的打版师,几年后因为厌倦了一直在模仿西方的潮流而辞职, 开了一家从美国挑选货品的买手店。那时的买手店刚刚在东京兴起,把店开在家乡京都算是走对了一步。但随着生意越做越好,他开始觉得“只是从国外进货再卖出去,自己的创造力也还是没体现出来”。


只有日本人能创造出的独一无二的东西是什么呢?一直思考这个问题的若林先生在一个偶然的机会与设计师胁阪克二、建筑师辻村久信相识,他们对“和”的理解以及“和”的未来方向达成了共识。 


日本.jpg

快速获取移民方案

仅需20秒

慧侨荣誉

WISEVISA HONOR

特别推荐